- 信息来源:市审计局
- 发布日期:2025-04-24 16:49
- 浏览次数:
一、审计项目安排的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审计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审计委员会会议和全国、全省审计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紧紧围绕“四个走在前”“四个新”“4+1”等重大任务,以及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确定的重点工作,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审计主责主业,深入推进研究型审计,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护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泰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审计力量。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的科学谋划和战略部署,紧盯“国之大者”“市之要情”,对标对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加强对重大战略实施、重大政策落实、重大项目建设的审计监督,加强对重大改革任务落实的审计监督,加强对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审计监督,加强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监督,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审计监督,统筹谋划年度各类审计项目,充分发挥项目计划的“龙头”作用,以高质量审计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
(二)坚持做实立项研究。认真落实研究型审计要求,按必审项目、常规项目、自定项目分类进行立项研究,精准安排审计项目。对于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的必审项目,在立项阶段更加侧重研究如何聚焦审计重点,如何开展组织实施。对于预算执行审计等常规项目,着重研究如何始终与新形势新任务紧密结合、同频共振,做到常审常新。对于自定项目,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主线,深入研究党和国家重大经济决策部署的战略目的和政治意图,精准契合党和政府关心关切,促进宏观政策加力提效。严把项目立项关,对立项研究深度不够、论证不成熟、成果缺乏预期的项目,坚决不予安排。
(三)坚持高质量推进审计全覆盖。准确把握审计全覆盖的本质要求,立足审计资源实际,科学制定审计计划,不断提升审计监督的广度、精度和深度。坚持应审尽审,通过统筹安排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特定事项专项审计调查等项目,进一步扫除审计监督盲区,实现对所有管理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审计监督权无一遗漏、无一例外,形成常态化、动态化震慑。坚持突出重点,选取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人员实施监督,深度审计,把最严重、最突出的问题揭示出来,以重点监督带动全面监督,形成实际的、实质的震慑,做到如影随形。
(四)坚持全市审计工作“一盘棋”。加强对市(区)审计机关的领导,抓好统一组织项目实施,积极探索同板块联动审计、同系统上下联审,增强审计监督的整体性和宏观性。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统筹协同,在一个审计年度内对同一单位、同一地区的审计,尽量安排同一审计组实施,防止多头重复、集中扎堆、频次过高。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有效聚合全市审计机关力量,推动全市审计机关上下贯通、同向发力。持续推进大数据审计,充分利用金审三期平台分析功能,运用“数据分析+现场核查”手段,发挥数据先行作用。
(五)坚持优化配置审计资源。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认真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相关要求,进一步“压数量、保质量”,充分考虑需要与可能,根据可用人力资源状况,合理确定统一组织项目数量和规模,从严控制异地审计项目数量。根据工作需要和项目特点,合理确定参审单位,不搞“一刀切”,增强统筹调度参审人员的科学合理性。强化计划刚性约束,避免不顾审计资源盲目安排审计项目的情况,项目一经确定后不得随意调整。
三、审计项目
(一)围绕“国之大者”“市之要情”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组织开展重大项目建设、重大举措落实等审计。
全省工程建设领域规范管理和风险防控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对口支援新疆发展资金和项目审计、清理拖欠企业账款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市通南地区引排能力提升工程南官河闸站工程跟踪审计、232省道泰州城区段一期工程跟踪审计、春晖初中新建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等。
(二)围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组织开展财政管理、部门预算执行、地方财政决算等审计。
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及部门预算执行审计、2024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2024年市级部门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姜堰区2024年度财政决算审计、市级产业发展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等。
(三)围绕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组织开展国有企业改革、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等审计。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推进落实情况审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审计等。
(四)围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组织开展林业保护等审计。
林业保护政策落实及相关资金绩效审计、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相关政策和资金审计、市社会保障卡建设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全市总工会经费收支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等。
(六)围绕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组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市级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开发园区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市(区)审计局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等。